医们也是有恃无恐的承受李世民的怒火,他们知道没有犯重大错误的情况下,李世民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所以局势就僵硬在这里了。
朝廷也在想着怎么打破这个不利局面,最后众人想到的办法,就是从民间招揽有名望的名医,希望用他们的名望来对冲太医们自傲的资本。
虽然朝廷新建医院,已经用高工资招揽所有的民间大夫。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并不愿意到朝廷设立的医院里,因为这些人认为朝廷并不能做好真正的医疗为民。
这点固定做堂的大夫,很多没办法都被朝廷招募到医院里工作了。可是那些走街串巷,到处云游的游医,尤其是那些真正的高手,他们并不在乎朝廷的待遇。
他们更看重的是他们能为百姓做哪些实事,因为现实就是很多偏远地区的百姓并不能到很好的地方去看病,甚至是看不起病。而他们的这种云游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他们可以去到任何一个村寨,免费给那里的人们治病,教授他们预防疾病的方法等等。
很多这种有能力的大夫都觉得,这才是发挥他们个人能力最好的方式。虽然朝廷新出的医改政策他们都有听说,甚至是看到文件。但是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们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而且这些有能力的大夫,更怕一点,那就是朝廷用这种办法把他们聚集起来,最后也只是利用他们高超的技艺为达官显贵,甚至是皇室看病。最后他们根本就不能在为普通百姓看病了,这样可就完全违背了他们行医的原则。
这也是他们愿意用现在这种云游的方式为百姓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这样到处的云游,朝廷要想找到他们的难度是最大的,并且他们也在有意的避开朝廷的眼线耳目。甚至极端的,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那里的百姓隐瞒自己的身份,或者嘱咐百姓保密。
这些人是真的有悬壶济世的初心,准备把自己一生所学全部奉献给黎民百姓,而不是皇家贵族。
这些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孙思邈,这是一个万家生佛的大医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本领被所有百姓认可,百姓送他一个尊贵的称号—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小时候出身在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天资,只是由于身患恶疾,需要经常的寻医问药,最后导致倾家荡产。所以他立志要学医,不知是治好自己身上的病痛,更要为普通百姓去除疾病的困扰,避免其他人向他们家一样,因病而贫。
所以后来的人生中,他走遍很多地方,遍访名医大家,学习也是涉猎极广。道家的学说更是他的最爱,有人曾说过,如果他当初没有学医,而是研究道家学说的话,可能又是一个宗师级别的人物。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他的聪慧用在医学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彪炳史册的。在他三十多岁,行医有二十年的时候,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千金方。
这是他潜心研究古人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还有很多的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部实用药学经典。
之后又根据多年为百姓看病治病的经验,增加和改进了更多的内容,到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出了另外两部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现在他快六十岁了,身体还是非常得硬朗,还在到处的云游,为百姓诊治病疫,同时也在总结经验,希望能更完善自己的著作内容。
朝廷现在实行的医疗变革新政,他已经知道了,只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质疑,而是在默默的观察。所以他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节奏在给百姓看病治病,只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有意的了解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
他在到处云游治病的时候,并不隐藏自己的身份。因为他在李唐王朝建立之初,就被李世民召见过,也与李世民促膝长谈过一次。
对于这位年轻的皇帝,他还是比较欣赏的,因为他能感觉到,李世民是真心为百姓做事,也是真心把百姓放在心里的好皇帝。只是李世民想留他在太医院,他拒绝了,他对李世民明确的说了自己的愿望,救治天下。
所以他不希望朝廷把他拴在太医院这个小小的地方,那样他会郁郁寡欢,只有为百姓看病治病,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著作,才是他最应该做的。
每当百姓因为他的治疗,恢复健康的时候,就是他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如果死后能为世人留下一部实用医书,那他的一生才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