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五大评书先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五位说书先生的别称就是百姓根据他们的出身和特点起的。

    东农张富贵本是一位在家务农的老人家,一生经历很平淡,开始说书的时候,年龄已经四十多了。他本人大字认的不多,但是很有表演天赋,加上他非常了解农民的需求,所以他的评书尤其受到农民的欢迎。

    而且他也经常到田间地头去为农民讲评书,而他喜欢的评书内容就是封神演义和三国演义,偶尔也会评点一些诗词,当然都是笑谈的方式。

    之后他的足迹更是遍布李唐王朝的东部大部分省份,所以那里的百姓给他起了这个别称—东农张老汉。

    西流赵构本是河北一个读书人士,考取过秀才身份,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因为前些年家人犯了重罪,他被牵连其中,最后被朝廷判了流放西域边关。因为这些年朝廷刑法制度的变革,使他恢复了自由之身。

    由于这些年他的苦难人生履历,造就了他性格的转变,不再把读书考取功名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在西域都护府成家过了一个很清贫的小日子。就这样他本是一无是处的一个闲人,可是新的评书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

    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他又捡起了书本,只是不再做学问,而是给其他人讲书里的故事,他讲评书的特点就是非常得生动,把每个人物讲的活灵活现。

    尤其擅长讲解各种武侠,李承乾写的那三本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因为书里传递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是他非常推崇的。

    每次有来往西域的商人在这里歇脚,都会请他专门给讲演几场。随着名气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商队的人都是慕名而来,就为在疲惫的旅途中听他说几场评书,愉悦下自己的心情。甚至有绕远道而来的,这也给他所在的城池带来了非常多的人气。

    而他的名气也随着这些商人的流动,传遍了大江南北。也是由于他的经历和所在地域,人送别称--西流赵秀才。

    南樵邓山鬼是一个樵夫出身,因为从小就跟着家里人经常进山打猎砍柴,而且在大山里永远不会迷路,所以当地的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山鬼。

    后来叫着习惯,他也就接受了这个外号作为自己的名字,至于原名他自己都忘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已经很少再进山了,可是还要养活一大家人,借着评书的流行,他发挥了自己从小就有的一个本领,那就是讲故事来养家糊口。

    由于他的特点,所以他的评书风格主要就是容易调动听众的情绪,加上他非常善于讲鬼故事,所以当地他还有个外号—鬼先生。

    他的评书内容就是结合自己的段子,加上文化月刊上新出的聊斋志异等鬼神故事,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也是这五人中年龄最大的,讲评书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

    他的评书经历和东农差不多,也是到处流动去到各处讲评书。而他主要出没在南方,所以百姓送他的别称--南樵鬼先生。

    北丐洪三娘,是个中年妇女,也是五人中唯一的女性。由于早年遭遇天灾人祸,丈夫病死后更是家道破落,以至于饭都吃不上了。她自己不会任何的手艺,丈夫死后被婆家赶出了家门,自己的娘家也是不收留她,最后她只能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到处要饭过活,过上了乞丐的生活。

    评书的出现,终于使她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那就是能说会道,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不这样,她连要饭都不会成功的。

    可是她并不识字,所以她每次都是去听别人读报纸,然后记在心里,再出去给别人说书。好在她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基本上听过一遍就不会再忘,毕竟她乞丐的身份是没有很多机会听别人读报纸的。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过她关于记忆超群能力的问题,她的回答很简单,逼得。不记住她就没饭吃,更不能给两个儿子更好的未来。所以她对儿子的教导非常严厉,任何事情做不好,她都觉得就是没逼到那个份儿上。

    她也是这五个人之中,一开始说书最不顺利的,因为她乞丐的身份,别人都是敬而远之。于是她就在大街上免费给路过的人讲评书,靠着路人的赏赐过活。渐渐的名气有了一点,同时她自己的做派也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虽然穿的很破烂,但是每次都是干净的,更是把自己和两个儿子收拾的利落整洁。

    这也是她一路乞讨能养活她们娘仨的关键,就是人要有志气,虽然穷,但是基本的礼义廉耻还是要保持的,并且她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