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连载小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由于李承乾写作的这些缺点,所以他是想起一点就写一点,并没有个系统的规划。他写了十几天,一共开篇了四部,三国演义、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绝代双骄。

    之所以一开始写了这四部,因为李承乾前世上高中的时候是个迷,主要还是喜欢金庸和古龙的。加上后期网络上很多的同名改变影视剧,变着花样的诠释这些内容。

    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决定先写这几本,看看自己能写到什么水平,再决定后续的计划。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照抄,只是照着记忆去抄写。在前世这就是剽窃,是重罪,在这个世界剽窃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只是并没有人能发现他的剽窃。

    现在这四本,三国演义写的内容还算多,能有二十章左右。其他三本都涉及到内容的改编,以适合这里的历史文化思想认知,所以进度都比较慢。

    好在最后要发表在月刊上,中间都有一个月的间隔时间去写作,所以他也不是特别的急。每当想起一些内容,就写一点,就这样每本的内容都在逐渐的丰富。

    同时通过不断的写作,他也回忆起了其他看过的一些书籍。使他有些冲动再写两本,隋唐演义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前者演绎隋末乱世和李世民集团的发迹之路,后者则是针对人们思想意志的洗礼。

    只是虽然有这个冲动,但是他还没有把握可以改编好,甚至得到李世民的同意发表。一切都要看之后文学方面的后续发展,如果顺利并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那他就会接着把这两本书发表出来,甚至更多的书籍。

    三月初三,李唐文化月刊正式发表第一期,月刊一共十六个版面,其中有四个给了,还有三个给了诗词,两个给了散文,剩下的七个还是以儒家经典故事和人物传记的解读和注释为主。

    毕竟儒家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也确实有很多的精华内容值得人们去学习和汲取。

    李唐文化月刊一经发表,立即得到百姓的欢迎,热度比李唐人民月刊还要高涨。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李唐人民月刊更偏时政,百姓的参与感并不是特别强烈。很多时候都是听完解读,也就那样了,对于百姓来说,知道更重要。只有极少人政治敏感的人,比如沈万三或者七宗五姓士家大族才会更深入的思考。

    而李唐文化月刊的内容就非常亲民了,即使是儒家典籍中的一些故事,也是可以和普通百姓形成共鸣的。更何况又出了一些新的文学表达形式,、散文等等。

    散文一共有三篇,其中就有李承乾剽窃的朱自清的背影,前世非常有名气和重要意义的一篇描写伟大父爱的散文。这篇散文可以算是第一期文化月刊最受欢迎,也是最有影响之一的一篇文章。

    得到了绝大多数阶级和层次的百姓喜欢,并广为传播,因为它所表达的亲情和父爱,是所有人都有共鸣的。

    再其次就是李承乾所写的那四篇,文字题材新颖,通俗易懂,也是被百姓津津乐道。

    至于占据主要版面的儒家经典,因为写的过于正式和刻板,虽然内容是很正面积极向上的,但是百姓的接受程度比起前两项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些现象得到了李世民等人的重视,发现了自己的弊病,再之后的文化月刊出版的时候,马上就改变了文风,也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写那些很有寓意的大道理,取得的效果非常可观。

    毕竟李承乾和他们比,在文学素养上差的也是天地。当这些人把自己的学识和文学修养完全发挥出来的时候,李承乾的取胜之道,只能是在内容上取巧了,这时他的开阔眼界就起了巨大的作用。

    而这些写白话文的作者,虽然所有人都是用的笔名,但是并不影响他们被主流儒家学士的批评。基本的论调就是这样的写作,降低了儒家文化的格调,间接降低了儒家学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而这些作者也进行了正面的反驳,双方在月刊上以及民间舆论上进行激烈的交锋。最后双方有影响力的人士把最终战场放在了李唐人民月刊上。

    通过自己的文字,引经据典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论述和论证。这场大讨论一直进行着,短时期内完全看不出有结束的可能,更看不出谁能最终获胜。

    不过他们的正面交锋,事实上提高了普通百姓参与的热情,在这些争论的过程中,百姓们就当是看热闹,顺便看着自己喜欢的文章内容。再结合双方的辩论,慢慢的人们心中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