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的行动路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沿着现在的道路前进可以直接到达霍马林从那里渡过亲敦江再走大约4o公里就到了印度境内。但是潮水一般的难民挤满了这条山间公路而且日军的穿插部队随时可能在公路上出现。最便捷的道路也许会变成最危险的陷阱。两名英国准将带了12名士兵曾竭力劝史迪威和他们一起走这条较直的路线史迪威拒绝了。到印度以后他听那支分队遭到了日军伏击只有几个人侥幸逃生。
经过和一些人商量史迪威决定再继续向前走一段从曼西离开公路向北转。如果车辆不能通行就徒步走路插向亲敦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乌尤江而后乘木筏沿乌龙江漂流而下在霍马林渡过亲敦江向印度的英帕尔前进。这样走才能避开日军可能出现的地方同时也不至于和潮水般的难民搅在一起。
5月6日凌晨3刚过沉沉的夜幕还笼罩着缅北的崇山峻岭史迪威便命令才睡下不到4个时的人们立即起床准备行装。33o分这支队伍又踏上了西去的征程。他们必须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除了日军的威胁之外亚热带的雨季就要来临一旦进入雨季每一条山谷都会倾泻出**的洪水行军将更加艰难。
清晨太阳刚刚从山边探出头来他们赶到了曼西这里有一条向北的岔道通往乌尤江的上游。琼斯上校找来了一位向导他们从那里离开了去霍马林的公路朝着北方前进。
车队只行驶了不办到5公里使遇到一条河流。河夹在山谷之中两岸十分陡峭河上只有一座竹桥车辆无法通行。他们只好丢下汽车徒步走完以后的路程。
史迪威命令所有人员下车吃早饭并做好徒步行军的准备。随后他找来报务员出了他的最后两封电报。
一封给了驻印度的美军第1o航空队司令布里尔顿少将电报中:“我们将沿着运盐道前往霍马林再从那里去英帕尔。我们的粮食越来越少附近也找不到粮食。请马上派人携带食物和药品前往霍马林等候。”他没有忘记已处于危险状态的大批难民电报接着:“请立即报告印度政府成千上万的难民和中**队正沿着胡康谷地的各条路逃往印度情况极度混乱随时有可能生一场大灾难。必须马上在沿途准备粮食并派出警察和医务人员否则将会有大批的人饿死。”
正如史迪威所预料的那样沿着通向霍马林道路逃往印度的难民大约有3万多人最后到达印度的据统计只有2.1万人。近13的逃亡者在那条恐怖的路上被饥饿和瘟疫夺去了生命。
另一份电报给了重庆的马格鲁德将军并经过他转美国6军部。这份电报没有提到他们的艰难处境因为他知道重庆和华盛顿现在都爱莫能助。电报只是简单地:“我们现在英多以西5o公里处开始步行带有武器、食品和地图。请勿担心。中**队也将沿这条路线撤往印度现部队已化整为零由各部统率已不需用命令指挥。这是短期内我的最后一份电报再见。”
因为马上要转入徒步行军电台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电报出后报务员砸毁了报机并烧毁了密码本和通讯记录。
这里史迪威确实遗漏了一件事情。或许是由于处境艰危情况紧急造成了他的疏忽;或许是由于某种无法克服的困难例如电池没电电台故障;或许是由于气愤之极怒不可遏故意不那么做;或许是由于他生性傲慢并不把“花生米”放在眼里……总之他没有直接报告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这给他和最高统帅的关系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当天最高统帅从马格鲁德将军那里得知了史迪威撤退入印的决定顿时火冒三丈。他拿起笔来在马格鲁德呈交的文件上批道:“史迪威脱离我军擅赴印度只来此电作为通报不知军纪何在?”
同一天杜光亭倒向最高统帅去了一封电报。他不仅像告状似的报告了史迪威、罗长官命令远征军西撤入印的情况并称:“我军战败入印将为英人所不齿拟仍向密支那转移与日军作一力战胜则收复北缅败则由腾冲回国。”
最高统帅对他的“好学生”非常满意更增添了几分信任和赏识。他立即电令杜光亭:“向密支那、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随后杜光亭以他对“校长”的绝对忠诚继续率军向英多以北开进把远征军带进了缅北的死胡同。
史迪威为做好行军准备忙得不可开交数量不多的食品必须统一管理由多恩去负责这件事;除了食品和武器、弹药之外其他不必要的东西全部丢掉;必须规定严格的行军纪律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应当到前面的村子里去找一些挑夫来帮助运送行李……西格雷夫医生来找他请求不要丢下医院里那些缅甸姑娘。“怎么回事?”史迪威莫名其妙眉心拧成一个问号。西格雷夫告诉他刚刚听到几个军官议论:“给那些缅甸护士们儿钱打她们走吧免得拖累大家。”西格雷夫博士是美国浸礼会派到缅甸的医学传教士。他在缅中边境的掸邦高原开办了一所医院并培训了一批缅甸护士为山区那些贫困的老百姓治病。他善良、热情、富于献身精神当听到倭国人入侵的消息后他主动找到史迪威要求在美国将军领导下为中国远征军提供医疗服务。史迪威非常尊重和喜欢他。
等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史迪威命令集合队伍他站在一辆废弃的卡车上向他的杂色队伍表了行军前的讲话:“大家听好我要你们振作起精神来跟着我一直往前走。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努把力就一定能克服眼下的困难平安到达目的地。”他想起了西格雷夫告诉他的话接着:“有人想要抛弃妇女这种话的人真不知羞耻。现在不管是什么人你们都是我的士兵谁也不许长道短不许违抗命令不许掉队。如果有谁不愿遵守纪律现在就可以领一个星期的食物自己*蛋!如果要跟我走就必须服从我的命令。”接下来他交待了行军路线和行程安排最后道:“今天你们中间一定有不少人怨恨我的粗暴无礼坦白地我的确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好老头。不过我一定把每一个人都带出缅甸等胜利地到达印度时你们或许会理解我的苦心。”
队伍刚要出不远处赶来了一队英**人。带队的是戴维森·豪斯顿上校他手下有14名英国突击队员。史迪威问道:“你们从哪里来?有干粮吗?”英国人疲惫地摇摇头。史迪威露出不悦的神情但还是同意让他们留下来一同上路。这是一群在缅甸驻防多年熟悉丛林作战的军人一旦现敌情他们可能会有用处。现在这支队伍扩大到了114人。
部队沿着崎岖的路踏上了北去的征程。除了几名在前方侦察的尖兵以外史迪威走在队伍最前面。他按照正规6军的行军要求准确地把步控制在每分钟1o5步。在天津第15步兵团时卡斯特纳将军带领他们进行的行军训练使他练就了这套本领。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他已是年近6o岁的老人但仍能非常熟练地做到这一。
那天下午他们现了一支贩运私货的马帮史迪威立即派几名士兵追上去把他们雇了下来让他们为这支队伍驮运行李。卸下了行李部队可以轻装前进了。傍晚他们来到了一个山村部落。缅西北深山里的土著居民主要有亲族、克钦族和珊族。由于交通不便几乎每个部落都有着不同的方言和生活习俗。他们长期与世隔绝保持着善良、淳朴的性格对来自远方的客人总是给予热情豪爽的欢迎。他们不像缅甸中央平原及其以南地区的缅族人那样对英国人和中国人充满了敌意。一位部落的头人送给了他们一些番木瓜虽然这种食品并不可口但对极为缺粮的美国人来总是一种可以充饥的东西。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这儿的人真不错。”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开始了艰难的行军。道路越来越难走一条条流很快的山涧溪横在他们前进的路上。队伍出现了混乱“霍尔库姆掉队了梅里尔掉队了又热又累。李掉队了斯利尼精疲力竭·诺瓦考斯基也是一样天哪我们是一群可怜的人。”史迪威和大家一样背着1o磅的行囊他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第三天的行军史迪威不得不稍稍放慢了步伐并把每时的休息时间以5分钟延长到1o分钟。但是掉队的人仍然不断出现。蚊虫和蚂蝗的叮咬原始森林中**物出的瘴气饥饿、疟疾和痢疾的袭扰使许多人变得极为虚弱。史迪威也在咬紧牙关坚持着。梅里尔在过一条河时昏倒了只好让挑夫用担架抬着走。
军医官威廉斯上校找到史迪威他担心连续的行军会把更多的人身体拖垮请求再多休息几次。史迪威表情严肃地答道:“队伍不能再停了。倭国轰炸机还在头上盘旋我们还没有脱离险境。多延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他看着已5o开外的威廉斯:“真见鬼我们俩的年纪比他们任何人都大我们能坚持为什么他们不能?这些人的身体状况真是糟透了。”
中午休息时“营地暑热袭人。到处都是虫子。”粮食越来越少了。史迪威命令负责分配食品的多恩上校把每个人的定量减少一半。开饭时他坚持站在队伍的末尾最后领到一份少得可怜的食物。他要为大家树立一个完美无缺的榜样以鼓励大家紧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闯过难关。
原计划两天完成的行程他们走了将近4天。5月9日下午他们终于到达了乌尤江边的迈凯。琼斯上校带领一队很能吃苦的中国士兵提前赶到这里已经为他们扎好了5只大木筏子明天他们就可以乘木筏子沿乌尤江漂流而下了。
第二天上午史迪威看到了一支中国部队。派人去询问得知他们是孙师长率领的第66军新38师一部。
杜光亭接到最高统帅要他率部继续向密支那前进的电报后随即召集各师师长和参谋长在英多召开会议宣布了最高统帅的电令。他计划以第96师余韶部为先头以新22师廖师长部居中以新38师孙师长部断后急向缅北前进。据杜光亭后来的回忆录:“当时各将领均无异议。”其实未必如此孙师长就另有打算。
孙市长在**将领中有着比较奇特的经历他既不是黄埔精英也不是占地为王的地方势力而是一个前后读了9年大学的洋务派军人。191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23年毕业后又以官费到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进修一年获理学士学位。接着又考入美国的弗吉尼亚军校学习了4年军事。1928年离开西他曾游历了欧亚两洲在英、法、德、日诸国考察军事。回国后又从下士做起逐渐升至少将师长。
他率领的新38师也不属于第5军建制。这支部队原为税警总团归宋部长、孔部长先后执掌的财政部统辖。入缅之前刚刚改成野战部队列入第66军编制。宋部长和孔部长以职务之便使用关税结余为这支部队购买了先进的美式装备部队的主要军官也多为留美学生。孙市长以他渊博的军事知识训练和指挥部队使该部一转入野战就显示了很强的战斗力。仁安羌一仗打出了新38师的威3英国人伸出大拇指史迪威也对他非常赏识。
5月9日第96师主力抵达孟拱距密支那还有不到3o公里。这时杜光亭从广播里得知日军已于5月8日占领密支那。当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