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九章 钢铁厂的前期准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临近年底了,这时候是大宋官员最开心的时候。当然,官越高越开心,因为有人送礼。

    官低点,就没那么开心了,因为他送的多收的少。

    不过滕县的房知县今年很开心,他是送出去不少,但是收的更多。

    折家二公子亲自来拜访,礼品礼金带了一车。(宋朝钱真论车推,可以看看清明上河图里面,有推着整整一车钱的。)

    这让房知县非常满意。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是大宋官场的潜规则。谁也别给上面添麻烦。

    滕县石炭,如今变成了微山湖煤矿,这件事房知县看在眼里,心里也不踏实。因为这个变化太巨大,已经超出了房知县能接受的范畴。

    他也曾去微山湖镇看过,但是煤矿的大门他进不去。

    别看他是本地的父母官,可是这煤矿是属于折家的,之前两人说好的,微山湖这一带,归折家管,知县不要捞过界。

    所以房知县并不知道煤矿里面各种新鲜的设备。当然,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毕竟连笔记本电脑这样的神器他都见过,难道还会对电灯发呆吗?

    只是房知县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他,这个微山湖镇不简单,似乎总有点怪异。至于怪异在哪里,他一时也说不出来。

    但是他这点疑惑被折可存迅速的打消了。

    钱能通神,通了神仙,还有什么疑惑吗?

    这一车的财物,足够买房知县一个闭嘴了。

    其实即使没有这么贵重的礼金,房知县也不打算把滕县的情况反应上去。这毫无用处。

    江南方腊,梁山土匪,都不是作孽一天两天的。当地官员一开始就有奏折发给朝廷,反应地方的匪患。

    可是这些奏折无一例外赵佶全没看到,都被王黼拦下来了。

    他是当朝宰相,地方上都是问题,于他脸面上不好看。所以地方上这样的奏折,上了和没上没有区别,反正官家看不到。

    而且上了奏折,还让王黼记恨自己。

    方腊的事情,最终还是实在瞒不下去,由童贯向赵佶说起来的。

    房知县当然清楚这些,所以他压根就报喜不报忧,对于微山湖煤矿,一个字也没提起。

    反正就是挖石炭,以前也是挖,现在也是挖,不过是挖的多点而已吗。难道折二公子扯旗造反了?没有啊,人家只是安心挖着石炭赚钱。

    正因为当前大宋的官场就是如此的一个态势,所以别看微山湖煤矿已经搞得翻天覆地了,可是整个大宋官场根本不知道。

    他们也无需知道,反正每月俸禄不少,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为什么没事给自己找事呢?

    真做事,那是会很累的。

    如今秦牧就累的不得了。

    开完了代表大会,他立刻又飞回微山湖煤矿。去利国监要经过微山湖,那边有美凤在搞前期铺垫,秦牧暂时可以先不管,先顾着微山湖煤矿再说。

    秦牧的钢铁厂,就建在微山湖这片地方。利国监铁矿,只生产原材料,就是铁矿石,粘土等等这些。这些原材料会装上船,源源不断的运到微山湖来。

    虽然在设计微山湖煤矿的时候,秦牧并没有定下把炼钢厂以及其余配套设施,和附属或者延伸的工厂,建立在这块地方,但是他已经规划出了足够多的土地。现在正好用上了。

    微山湖钢铁厂更靠近微山湖畔。这样更加方便运输。

    这个钢铁厂在大宋来说,是完全崭新的一个事物。虽然本时空也有炼铁作坊,甚至利国监的作坊还是领先本时空的存在。

    可是那些东西,和秦牧图纸上的炼钢厂比起来,完全就是蚂蚁比大象,不在一个层次。

    别说转炉炼钢了,就是高炉炼铁都不一样。

    本时空炼铁也有高炉,不过最高的高炉,也远远比不上秦牧设计的这个高炉。

    因为现在没有真正建造高炉的技术。大宋的小高炉,包括辽国,西夏的高炉,能算的上高的,全都是依山而建——否则造不起来。

    这个山,也不是大山,而是山坡。就是顺着一个山坡起一个小高炉,然后人可以走到山坡上,从炉顶下料。

    这就注定了高炉不是很大。第一,如果高炉太高,料就跟不上了。第二,没有蒸汽机作为鼓风机,只靠人力风箱,进不去大量的空气,也没法炼铁。

    所以本时空建造高炉的技术,只能作为有限的参考,而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真正的技术全是秦牧从后世带来的。这一套东西,也是江厂长因地制宜设计的——尽量符合外星低下的技术水平。

    现代化的高炉,需要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

    耐火砖这一块,因为秦牧已经拿下了利国监的孤山,所以有最好的粘土,可以说是解决了耐火砖的原料问题。

    但是钢板还没有。

    这就好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建造高炉需要钢板,可是钢板需要钢铁厂提供。没有钢铁厂就没有钢板,没有钢板就没有高炉,而没有高炉,就没有钢铁厂。

    这是一个死循环。

    所以迫不得已,秦牧还得建造土高炉,先土法炼钢。

    还好马青之前为了造蒸汽机,已经盖了一个小的土高炉,可以炼钢。只是那时候铁矿石不够充足,所以现在秦牧手里没有多少能用的钢。

    还好,现在拿下了利国监,这样就先把利国监的存货拉过来用。

    赵佶估计万万想不到,他让秦牧去十倍百倍的多产铁,可是秦牧却把他仅存的那点铁都拉过来自己先用了。

    幸亏这其中有折可存来回周旋,才让赵佶的还款事业没有被打断。

    折可存直接从向家拉出钱来,到外面绕一圈,再拉回汴梁,给赵佶看看——当然赵佶不会亲自看,他是安排林灵素监管这件事。

    林灵素看完,这笔钱再回到向家的库房里。

    这个圈子,不用打扰到利国监的铁,这才给了秦牧腾挪的空间。

    现在已经接近年底了,可是微山湖煤矿根本没有半点过年的气氛。每一个人都在辛苦的忙碌着。

    煤矿,钢铁厂,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至少在本时空完全如此。

    产煤,炼焦,炼钢,制耐火砖,等等等等,每一项都不能耽误,事情纷纭复杂。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