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新海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些信息收集的越详细,对今后可能的作战行动越有利。现在还没有天气预报一说,更多的还是根据经验进行的预判,海上气象的预测准确率感人。

    近海航行还好,远海就根本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原因很简单,真正进行远海航行或者训练的次数基本没有,所以对远海的海情和气象知之甚少。

    导致这方面的数据经验很少的原因,一是没有大的迫切的需求,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海船的性质不是特别好,远洋航行能力比较差。

    李唐王朝之前的船舶发展对比前朝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发展,不管是漕运的河船还是海运的海船,运输能力相对李承乾前世差距天地。

    漕运船舶的最大运输能力一百多吨,而且不是所有运河和河道都能通航,最多的还是吃水浅的中型漕运船舶,载重五十多吨。数量还好是非常多的,毕竟漕运是最主要的货运方式。

    海船的形制和漕运船舶差不太多,只是个头更大一些,吃水更深,航线主要靠近海岸线的近海内,最大的货运海船载重达到了五百吨。但是这种海船数量比较少,海运在货物运输中起到的作用还比较小,李唐王朝还没有更进一步发展海运的需求。

    不管是内河船还是海船,由于动力的原因,都没有办法制造的很大。真正限制船舶大小的主要原因反而不是造船船身技术本身,如果不考虑船舶使用效率,载重量和形制大小都还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水军里使用的楼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李唐王朝的水军就是继承前朝留下的残缺水军。前朝后期水军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各路豪强争夺天下的时候,水军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而李唐王朝建立之后,所有的战争都在陆地上,更是没有水军发挥的地方,所以水军是李唐王朝最不受待见,不受重视的军种。

    所以现在水军的船舶都很破旧了,很久都没有新装备更换,而且水军的军人待遇也比其他军人要低。这一切都使得李唐王朝的水军整体战斗力比较低下,而年轻人主动想要当水军的更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点也能看出水军的地位,那就是朝廷军队高层将领没有一个是水军出身的。这也说明,李唐王朝对于水军的战略战术研究比较落后。

    这些不利局面,直到这次军改才有了巨大的改变。军改之后军种分为两种陆军和海军,水军的名字改成了海军,说明他们今后的作战区域不在内河,而是沿海和外海。

    海军的改变首先就是待遇,全军统一,并且海军出远海训练给的补助还要高一点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留住人才,这点是李承乾强烈要求才得以实施的。

    作为一个伪军迷,李承乾知道海军是高技术军种,就因为合格水手的培养是靠时间慢慢培养经验的。李承乾前世有个说法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就可见海军人才的培养有多难。

    虽然这里的海军高技术没有那么多,但是需要弥补的地方也很多,所以时间和人才都是必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怎么才能发挥海军的重要作用,以及战术战法的开发利用,更是需要不断的训练试验才能得到发展进步。

    经过交流,李承乾发现,在李唐王朝高层中,他好像是对海军发展方向最有心得,尤其是战略高度。

    李世民等人都把海军的作用定位为运输队,主要功能就是运输陆军绕过特殊地形进行机动,然后在战场上发挥侧翼辅助的作用。海军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战斗力的,战斗力高低就体现在运输的陆军的战斗力。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不是李世民等人的军事战略认识和能力不够。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为军事将领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那时的水军作战样式也不是他们现在需求的这样。

    只是那时的水军作战都是在内河上,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和陆军相提并论。只是水军的作用更多的还是防守重要河道隘口和码头,进攻能力也只体现在特定目标或者地域上。

    而陆军的进攻和防守能力就非常平衡了,而且绝大部分的战事都是发生在大地上,最终争夺的目标也是以土地为主,所以水军的发展只有在特定的地域或者时代才能得到一定的重视。

    比如前朝为了征讨高句丽,几次都用到了水军,只是效果并不好。

    而李唐王朝现在没有内部战争的可能,短时间之内李世民也没有想过征讨高句丽,所以水军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才会是现在这样,得不到重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