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吃饭问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所以现在的李唐百姓人家,最少都有两种食盐,矿盐和海盐。家庭条件好的,已经全部使用海盐了,甚至海鲜都变成了家里餐桌上的常客。

    而经过不间断的医学调研,海盐和海鲜的推广之后,每年李唐王朝内陆省份的百姓,大脖子病的病人发病数有了指数级的下降。这更坚定了孙思邈等人的判断,已经有一个医学科研小组在做这方面的原理研究。

    海产品不只是给人们补充了碘和蛋白质,更多的还有各种氨基酸的补充。

    至于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则是蔬菜水果的功劳,这方面的改变还是孙思邈等医生大夫的贡献。除了现有水果和蔬菜保存期的延长提高,另一个就是他们一共总结出了二十多种不同地域的野菜,是百姓可以随时采摘食用的。

    为了提高安全性,朝廷在推广的时候,把他们提出的不同季节怎么选择,以及什么部位可以食用,或者有什么药用治什么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现在很多李唐百姓人家,都有这样的一本手册,教百姓制作腊味,辨识野菜等等知识。为了人们的使用方便,很多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

    类似这样的实用功能手册,朝廷出版了好几个不同需求的版本。有的是菜谱,有的是辨识野生动物,有的是辨识各种矿产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发展,但是除了肉食供应很有保障之外,毕竟可以从草原部落手里交换。其他的方面都还有些不足,按朝廷的计算,现在朝廷所有粮库装满粮食,也就只能应对一次全国范围的天灾导致的粮食绝产。

    时间一长,第二年就得限量供应了。而这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局面,朝廷的理想状况是,连续******或者天灾导致粮食大面积绝产,也要保证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填报肚子。

    这就需要更多的耕地和更多的粮食储备库来做保障。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也需要朝廷持续的投资才能保证。

    这五年的经验使得朝廷知道这方面是不能着急的,一块荒地开垦出来,要经过三年的精耕细作,才能变成熟地。这个时间是自然规律,是人力不可违的。

    而朝廷为此而必须付出的相应代价,也是巨大的,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

    粮食储备库的建设更不能一触而就,这不像建一个房子,要想保证粮食能安全储存三年时间,对粮食储备库的各项功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现在李唐王朝八成以上的粮食储备库,都是隋朝时留下来的。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取得的成就却是非常高的,李唐王朝可以说是站在了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前十年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还有战略粮食储备库等等其他的方面。留下的人才更是在李唐王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朝廷的高层,还有民间的很多高人,这样的人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

    魏徵、孙思邈、虞世南等等都是在隋朝时就已经功成名就了。

    现在老天爷给了李唐王朝足够的缓冲时间,所以李唐王朝可以慢慢的建设自己新规划的粮食储备库。新的粮库技术上和前朝比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建设进度也没有快多少。

    从三年前开始规划建设,现在第一个还没有建设完,这里有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朝廷同时开工的项目太多了。而总人力是有限的,现在所有的项目上都是急缺人力,可是百姓的基本生产又不能耽误,所以现在朝廷把所有大项目进行了排序,又把每个大项目进行细分成不同的小项目。

    现在所有小项目都有一个级别排序,红色的优先级是最高的。通过五年的发展,现在小项目只完成了四个红色级的,还有六个红色级的项目进度都完成了一半以上。

    至于剩下的黄色和绿色的很多项目还在排队中,黄色的已经全部开工了,而绿色的则只开工了一成。

    所以现在李唐王朝对人口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食物供应和质量上,朝廷现在是最重视的。只有百姓吃的饱、吃得好,才有更多的力气投入到建设中,也是最快缓解疲劳的办法。

    好在除了人力,在机械工具方面李唐王朝这五年中,进步还是比较大的。一些工程大机械的发明,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的不足,虽然这些机器还比较原始,但是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步的发明创造,后面的改进提高难度就小了很多。

    这方面各种小工具的出现,取得的进步是最大的。现在李唐王朝的所有工农业,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实用工具系统。朝廷下一步就是综合考量各种工具的工作范围,争取实现不同系统小工具更多的通用性,这样才能提高有限材料的使用效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