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回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虞世南听到沈万三的回答,非常得意外。他相信沈万三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事情上为太子贴金。

    有这个判断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听了沈万三的回答后,很多人都把目光转向太子。这些人之中,有很多这几年都见识到了太子对很多问题的独到见解,只是没想到五年前太子就有了这么远见的认识。

    虞世南则是一个例外,虽然关于太子的传言这几年越来越多,他也听到一些,但是他并没有认真的去关注过。他现在更关心自己负责的教育部,对于全李唐适龄孩子的教育质量怎么提高,这样类似的问题。

    本来六十多岁的他已经在家颐养天年了,作为李世民建立李唐王朝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他,也是二十四功臣之一。只是他年事已高,而且朝廷前些年的发展也逐渐走上正轨,所以李世民体谅他的辛苦,同意了他告老还乡,享受含饴弄孙之乐。

    而这次之所以把他又请出来,就是因为在教育这个最重要的部门,没有一个能镇住场面的泰斗级人物,工作的展开将是困难重重。因为那些真正又能力的大儒等人,对于朝廷搞得大规模公学教育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当时魏徵等人都有了各自必要的岗位,教育部实在找不出有分量的人来镇场。于是魏徵和房玄龄建议李世民请出虞世南虞老,李世民经过思考后,亲自出马,陈诉利弊,把朝廷的想法和规划向虞世南和盘托出。

    虞世南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欣然同意再次出山,他这次出山就和李世民说好了,除非他死了,否则他将负责教育问题到底。因为他对于教育问题是非常看重的,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儒,比绝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教育这个从老祖宗就开始想达到的目标,有教无类、天下大同有多难。

    这个伟大目标在以前这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在儒家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幻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现在这个目标可能要在李唐王朝现在这个时代一定意义上的实现,这对于他们这些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目标的儒生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所以他了解了朝廷做成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大之后,就毅然决然的同意出来做这个教育部长。

    本来李世民是想让他来当宰相的,专门负责教育部和科技部。只是虞世南了解这两个部的区别之后,毅然选择了只做教育部门的负责人。

    他给出的理由就是,对于教书育人他很有心得,也很有自信,但是对于科学和技术则就是外行了。应该让真正懂得那些新知识的人去负责,才能真正发挥每个部门的积极作用。

    听说虞世南出任教育部长后,很多之前反对朝廷搞公学或者不支持的学者和大儒,都是纷纷转变态度变为支持新教育政策。并且以身作则,主动出山到相应的教育机构任职。

    虞世南在天下儒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孙思邈在天下大夫心中的地位差不多。两位都是自己所在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区别就是学医的人比例还是相对太少,而且他们在天下的话语权方面也不像士族那么有权威。

    现在整个李唐天下能跟虞世南齐名或者学识不相上下的大儒还是有几个的。七宗五姓里就有一位,还有三位则是隐于山水之间,过着自己喜欢的隐居生活。

    现在出来相助虞世南的就有两位,这都是真正的儒者,把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当作己任。这两位都是收到虞世南给他们写的信才出山的。

    而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虞世南把自己能想到的朋友、学生等等一切他认为有学识的人才都写了信,希望他们也能出来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现在看来当初请虞世南出山,是李世民和朝廷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他和孙思邈都对朝廷新政的良好开局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样泰斗级的人物还有几位,都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起着柱石定鼎作用。

    而正是虞世南的学识和地位,导致他对于太子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来到长安城之后,应李世民请求考校了一次李承乾的学问,评价也只给了优良而已。之后他都一心扑在教育部的工作上来,对于其他方面关注的很少。

    所以他并不知道朝廷现在的变革计划,最早就是出自太子的一些建议和想法。至于李承乾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他更是不甚了解。

    今天沈万三说出的这个情况,使他真正的开始从新认识这个太子殿下。因为沈万三请回来的那些学者,所拥有的知识面非常得广博。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那些人在自己所在领域到底造诣如何,但是能认识到这些学者的重要性已经非常得难得的。

    要知道沈万三出发的时候,太子才只有九岁。看来自己对太子的认识还是很肤浅,今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