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 六大传染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案,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据说有多年研究经验的太医作为牵头人。

    这位太医今年有六十岁了,名叫王胤真,比孙思邈还大一点点,家学渊源,世代从医,名气并不是特别大。他在太医院的地位并不高,主要靠着几手绝活才没有被太医院的主官给排挤下去。他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主动转变的太医。

    孙思邈和王胤真长谈了一次,对于这位老先生的医德医术非常得佩服。最后决定由王胤真牵头,自己给他当副手。同时还有其他三个副手配合,一个是孙思邈的弟子,两外两个是王胤真的弟子。

    疟疾,这个传染病治疗方案的牵头人可是大有名气,葛悬济。他的祖辈就是葛洪,家传医书很多,最有名气的就是肘后备急方。他和王胤真一样都是医学世家,只是他并没有进入太医院当职。

    这点和孙思邈一开始的想法比较像,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训,葛洪留有家训,救死扶伤、远离权贵。学医只为百姓,不为富贵是葛家的传承。

    今年的葛悬济四十岁左右,在孙思邈面前还是自认晚辈后学,虽然家学底蕴深厚,但是他对孙思邈的为人和医术是敬佩之至。

    他的行医方式和孙思邈类似,只是他的家族毕竟有着传承,所以在当地有很有名气的门诊和药房,去求医问药的百姓也是络绎不绝的,这就导致他真正云游行医的时间很少。

    所以他在全国的名气并没有孙思邈那么大,但是在当地可是家喻户晓。

    孙思邈和葛悬济有过两面之缘,第一次是在孙思邈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自己还是个患者,不过已经有了一定的医学造诣,开始行医问诊。去到葛家求医求学的时候,葛悬济还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聪明好学,活泼好动的性格给孙思邈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第二次则是在葛悬济二十六岁的时候,那时的葛悬济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开始坐堂问诊。孙思邈这次去,则是请教葛洪的著作取经,为自己的千金方做知识积累和辩证。

    本来葛家并不情缘贡献出来,毕竟这个是他们葛家的绝活。但是葛悬济极力反对家族长辈的看法,最终促成了孙思邈的查阅。二人也是在那时真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忘年交,经常书信往来交流行医经验和看法。

    之后孙思邈很少到葛家的区域去行医,就是因为他知道那里的百姓有葛家的医治,就能解除病痛。这也是后来孙思邈行医的一个准则,只要当地有了名医,并得到他的认可,他就会去更需要他的地方,这也是他能走遍很多地域的原因。

    葛悬济这次出来,也是看到孙思邈都能到朝廷来,他就来了。他并没有孙思邈考虑的那么多,孙思邈给他写了一封信,他看过之后,义无反顾的直接来到皇家医学研究院报道。

    正是有着这些原因,所以疟疾的研究,孙思邈直接交给了葛悬济。因为葛洪的医学著作传承里就有针对疟疾的很多方子,孙思邈自己的千金方在这方面就是借鉴了葛洪的传世经典。所以疟疾的研究人员都是葛悬济和他的弟子。

    疟疾的研究中间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太子突然到来,和孙思邈和葛悬济一起探讨了一个下午。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位大咖接受了太子的建议,把主治药方的方向放在了青蒿上。之所以这两位接受了李承乾的建议,因为葛洪的著作中就着重的提到了这个药材,太子的其他理由在他们看来就有些不解了,不过他们还是很高兴,太子能关心注重医学的研究。

    而李承乾的建议就是源于前世屠呦呦奶奶的重要贡献,发现了青蒿素可以彻底的治疗疟疾病症,这是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重要发明。所以他虽然不能说出自己的建议依据,但是还是说出了一些制药方法,比如冷萃取。

    但是他说不出更多的科学依据,本来他还很担心不能得到孙思邈和葛悬济的重视,但是结果来看,非常好。这两位大咖并没有因为其他原因,拒绝他的建议,而是认真思考后,判定太子的建议很有医学道理,当即决定疟疾的治疗药方就按这个建议研究。

    即使最后失败了,对他们也是有帮助的,那就是排除错误的方法。

    最后的鼠疫,则是孙思邈自己领衔,因为现在对于这个传染病的认识还不是太高,这次太子的谈话,也聊到了他的一些看法,对孙思邈有了一些启发。

    所以他决定自己亲自来试验自己的新想法,新药方。

    孙思邈带来的这些变化,给朝廷先行的医改带来了积极的改变,使新生的医院逐渐开始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