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章 家庭会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年夜饭,对于李唐王朝或者说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域,所有人家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是辞旧迎新的一顿饭,更是对明年寄予美好愿望的一顿饭。

    很多地方一直有个习俗,人为的给这顿饭中不同的菜,赋予不同的意义。以北方为例,条件允许的话,普通人家的年夜饭必有两道菜,一条鱼和一只鸡。

    鱼,这一顿不能吃完寓意年年有余,人们都希望每年的发展都能有所结余,这样的年头才是有盼头的。吃鸡,则必须一次吃完,因为这样寓意吃掉头一年的家里的饥荒,明年不再有还不完的借贷。

    类似这样富有寓意的菜,地域不同也有所区别,但是代表美好愿望的意义都是差不多的,都是祈祷来年生活更美好。

    以前人们虽然有这样的需求心里,但是真的敢这样做,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的普通人家,还是比例非常少的。因为年夜饭也只是一顿饭,不能因为一个美好的寓意,就投入很多的财力,毕竟还要留下足够来年发展所必要的资本。

    其实年夜饭也只是百姓过年时的一个表现方面,除了这点,还有其他过年所必要的方式。比如买新衣服,修缮房屋等等,这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只是以前百姓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最重要的是第二年的收入也没有保障,更多的普通百姓在过年的时候,都不知道第二年家里能做什么赚钱养家。

    他们的希望只能指望地主家或者雇主家能接着雇佣他们,要是待遇和头一年相同,或者提升一点点都是好的希望。这种有个固定营生手段的普通人家,占比是最多的,只是待遇每一年都不尽相同,完全看地主家或者雇主家的心情。

    对于没有保障的他们来说,过年真的就是和过关一样。哪怕他们省吃俭用下有些积蓄,大部分的选择还是给主顾家送点东西,聊表敬畏之意,就是希望主顾第二年还能给他们活计。

    而那些真正拥有自己的土地的百姓,他们的生活也不见得就比做工强多少。因为他们的土地数量很少,而且土地的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产量也就很有限,再加上粮食价格以前也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即使老天爷开眼当年丰收了,他们的实际收入也不会提高多少。

    这些有地的百姓,唯一有些好处的就是有土地做保障,不愁来年的生计。只是他们的这个保障也并不是百分百的,一旦遇到什么意外,尤其是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意外,那么这个土地还能不能保住,还能保住多少,就不好说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这个制度必然带来的弊端。

    这种情况在李唐王朝最近几年,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虽然李唐王朝还是封建社会制度,但是朝廷实行的新政,对于普通百姓的关注度和之前相比,是天上地下的差距。

    新变革计划实施之后,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变。尤其对于最贫困的百姓人家,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只是头两三年,绝大多数的贫困百姓人家,都好像是活在梦中,一切都有些不真实。所以虽然他们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敢于把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很少很少。

    他们都怕这样的好事不会长久,还是多积攒一些积蓄,才能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并且好多贫困百姓即使朝廷重新分配给了他们土地,但是对于他们之前欠下的债务,除了一些违背朝廷新颁布律法的高利贷不再需要偿还,剩下的还是需要他们偿还的。

    所以虽然很多百姓对于这几年自己新增加的收入,有些患得患失,但是偿还外债总是真实的。因为随着他们的偿还能力增强,收回的欠条越来越多。

    很多百姓都是收回欠条之后立马烧毁,既是烧掉了欠条,也是烧掉了压在心里沉重的负担压力。并且发誓再也不借债,要借也从朝廷新设置的银行借款。

    因为银行里没有高利贷,并且朝廷对他们这些贫困百姓还有额外的照顾政策。

    还有一些百姓选择把一些作废的欠条收藏起来,作为自己家里的一个历史见证。既见证了过去那种朝不保夕、今天不知明天的担惊受怕日子,也见证了他们彻底脱离那种日子的喜悦,和对明天的美好期望。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绝大部分的贫困百姓才相信了现实发生的一切。因为他们创造出的财富,真真切切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