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 未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和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完全超出了李承乾的想象。虽然这是关乎到中华文明精神世界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发展轨迹完全和李承乾内心里想象的不太一样。

    李承乾前世包括这一世,对于显学的几个学派还稍微了解一些,对于隐学学派思想理念的了解可以用略懂皮毛来形容。而且这个略懂皮毛还是比较恭维的说法。

    所以文化和文学艺术上的事,他知道的都很有限。

    在前世作为一个屌丝,整天想的最多的是怎样赚钱养活自己。对于文化和文学艺术上的事,他的印象都是非常肤浅的,包括显学的学派,知道的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道理。

    对于真正的思想理念,他是一个完整的都说不上来,这也是他来到这里很少关注文化理念上的事情的根本原因。就是怕自己胡说八道,对这里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到现在为止,他这方面提出最多的,还是在丰富文学艺术生活形式上,以及个别文化形式上,有些小贡献。比如新乐器以及新歌唱形式的推出,还有评书、相声和等等的出现,再比如时装表演等的文化表现形式。

    到现在他才真正明白一些文化和文学艺术上的关系,文学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则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灵感。文化在层次上是包容文学艺术的,文学艺术则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潜移默化的传播文化的思想内涵。

    其实对于这些已经存在过的各种学派理念,不是李承乾最关注的。他希望带给李唐王朝的是科学的理念和思想,以及基于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思想理念。只是这方面他的能力更是相形见绌,只能从大方向上贡献一些引导辅助作用而已。

    对于这些新老思想理念和现有的思想理念会形成怎样的冲击,这就是个未知数,李承乾感觉这是谁都给不出准确答案的问题。

    这个未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李承乾内心是非常矛盾的。

    因为他不知道,这对于自己前世非常喜欢的李唐文化,主要是唐诗等,会不会在这里还像之前那样发展到巅峰状态。新的教育方式,还会不会有利于诗词等文学艺术的发展,他完全不知道。

    对于唐诗这个前世中华文化的瑰宝,他是非常尊重的,这是思想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科学思想和理念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他都想拥有,一个都不愿放弃。

    但是以他前世的见识,科学思想理念的推广,使得文化理念上很难再出现直击人心灵的诗词歌赋。他的前世现代科学理念大行其道的时候,不是没有诗词歌赋,某种意义上,反而出现的更多。

    只是这些诗词歌赋能达到的境界高度,很少能达到人类共识的高度。他知道的唯一一个现代诗人达到了这个高度,但是他还不是专职诗人,而是一个全才伟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思想家、哲学家等等身份标签,放在他的身上都完全契合。

    诗词只是他用文字来表达心情和思想的一种方式而已,但是他的诗词注定会流传千古。而且李承乾前世不止一次听到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他的诗词境界比历史上最高峰的唐诗还要高。只是达到这样高度的诗人,在他前世的现代太少太少。

    因为思想境界和眼界不同,人生的经历和阅历的不同了,自然写出的诗词意境,在本质上就有了高低。

    正是这个决定诗词境界高低的本质,才使得李承乾担心李唐王朝诗词方面的发展未来。因为李唐王朝现在推行的变革政策,使得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李白那样的诗仙不敢说,杜甫那样的诗圣,还有可能出现吗。还会出现直击人心灵,反映封建王朝社会发展残酷现实的诗句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果这样的诗句都没有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李承乾内心是非常矛盾的,理智告诉他没有这样的诗句,就证明百姓的生活质量比较理想,这是好事。

    但是从文学艺术和文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不能不算一个损失吧。

    其实这个矛盾冲突,从他提出新公学的建议时,就一直在他内心存在。直到最近他才算有一些想明白了,这和他接触了更多的思想文化理念有关。

    就算现在李唐王朝百姓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向好的改变,不会出现那样的诗词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思想理念的发展是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