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以李唐王朝朝廷现在的能力,增发量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五是最合理的。
比如李唐王朝朝廷现在拥有一百吨黄金,就可以发行最多等价一百三十五吨黄金的纸币数量。
多了朝廷就真有破产的可能了,少了就失去了发行纸币的意义了。今后根据朝廷的发展实际情况,还可以再进行增减。
公羊商的建议是,一旦发行纸币之后,每一年朝廷都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再决定第二年纸币发行数量的增减比例,切记贪得无厌。
李世民等人接受了这个建议。
有了这个办法,李世民众人对于钱财的需求预期增加带来的苦恼,终于缓解了一些。但是这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毕竟发行纸币,还需要很多的必备条件。
而李承乾通过参加这个会议之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里的人们对于借贷的主体,潜意识的都认为应该是个人或者某个势力。而作为掌管天下的朝廷,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可以向天下借钱。
以前李世民的借贷,都是以他个人的名义或者李氏集团的名义。自从拥有天下之后,他们就没有想过,可以用朝廷为主体,向天下借钱。
这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是有关的,一个向天下借钱来发展的朝廷是没有希望的朝廷。百姓一旦对朝廷失去了信心,那这个朝廷存在下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借着公羊商提出李唐宝钞的概念,李承乾又给李世民等人上了一课--发行国债。
朝廷要想向天下百姓借钱,就要有明确的借钱理由。如果是为了统治者个人或者阶级的利益,那确实会失去民心。可是如果是为了百姓自己呢,所以借钱要有正当的理由,并且明确还款期限,以及百姓能得到的收益。
比如发行道路建设国债,要确定是那条道路,计划怎么修建,修建好了之后,能起到什么作用。借款期限和利息又是多少,还款的方式又是什么,全都规定详细之后,要对天下公示。
这样相信朝廷的百姓,当他愿意支持朝廷的这个修建道路计划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购买相应数量的国债,当然也就会得到该得的收益。
其实发行国债就是向天下百姓募集资金,本质就和民间募集资金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朝廷的信誉度非常高,其他发面做的更细致一些,李承乾相信完全可以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李承乾的这个建议,彻底的打开了李世民等人的脑洞,走出了他们以前的思想圈子,开拓了更多的思维。
还是公羊商反应最快,他接受了发行国债的理念之后,马上提出了可以同样发行企业债。只是企业的经营相对朝廷要进行的建设投资,风险更大,不可控的因素指数量级的增加。
所以企业要募集资金,就不能像朝廷一样,得有适合他们的方法。
他根据银行实行的股份制,以及这几年实际运作的经验,提议企业也可以同样的实行股份制。然后拿出三成的股份,对外进行募集资金使用,并且这部分的股份是可以自由交易的。
比如我非常看好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就可以适当加价收购别人手里拥有的这个企业的股份。至于价格多少,就看我和那个人对这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差异了。
并且每到年底,根据这个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我可以参与企业发展的收益分红。企业发展的越好,我的分成就越多,反之损失也越多。这样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正常情况下,收益是比银行的利息要高的。
然后朝廷成立一个交易所,让这样的可以自由交易的股份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并且只允许在这个交易所里进行买卖交易。
而且这个交易所要对所有进入这里的企业股份,进行资格的严格审核。并且设定非常严格的交易所入场条件,避免这些企业故意发布造假信息等,不利于交易人判断预期收入的情况发生。
还有,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尤其是已经投入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保险。但是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则不能进行保险,所有风险超出一定风险数值的项目都不可以参与保险。
保险就是收取一定的资金,再进行一些条件设置,就能保障企业避免保险所保情况发生时的损失,增加企业发展中抗风险的能力。
李承乾听完公羊商的讲解,发现这不就是前世的股票和保险嘛。这都是自己前世已经发展非常成熟的各种金融产品,再发展下去就会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
这个年轻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这都能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