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方便人们携带使用,货币的样式从秦朝的刀币样式,到李唐王朝现在使用的圆形样式,中间也经历过几种变化。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实用。
而白银作为货币被大规模应用的历史也不长,更多的银矿被发现,供应量越来越足,才使得白银被更多的百姓应用于各种交易。黄金则由于特别稀少,现在也还没有被大规模作为货币来应用。
现在李唐王朝在市面上流通最多的货币就是铜币和银币,虽然样式前几年有了新变化,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作为中间价值标准,来标定其他所有物品和服务,所有一切和它进行价值互换计算,得出一个公平、公认的价值,之后去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而人们之所以能接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彼此定价,就是因为人们对于货币价值的认可。而货币的价值体现,公羊商研究之后,有个重要结论,那就是朝廷对货币的附权。
没有朝廷强势附权对货币的价值做保障,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解释货币的真实价值。那样整个市场就会完全混乱,势力越强的就会获益越多,反之则越少,这种情况是所有负责任的朝廷不能接受的。
既然货币的价值是由朝廷强势附权来体现的,那么货币本身的材质是什么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就比如现在朝廷推出的银行,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价值的体现不就是存款人手里的存单嘛。只是这个存单是没有流通交易的作用的,它现在唯一的作用,就是代表和体现人们拥有的财富,而它本质上就是一张特殊的纸张,写上一些有特殊代表的图案和数字,制作起来也非常麻烦而已。
既然这样,朝廷是不是可以制作一些可以用于普遍流通的特殊纸张来作为特殊货币呢。它们的价值体现只需要朝廷为它强势附权就可以了啊。
只是附权还需要有等价的东西来保证它的价值。
至于这个等价的重要锚定物是什么,公羊商想来想去就只有黄金了。因为现在朝廷的货币实际就是锚定在白银和黄金上的,更多的还是锚定在白银上。只是白银现在产量越来越多,还是锚定在黄金上,是最保险的。
这样朝廷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纸币的成本相对其他材质货币就低了很多很多。
使用纸币后,朝廷可以短时间内向市场提供大量的流通货币,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这就是公羊商想出的办法,当他想通这里的所有问题之后,兴奋的不能自已。
马上就把自己的想法对房玄龄和盘托出,经过详细的讲解之后,房玄龄也接受了这个想法,之后提请李世民召开重要阁臣,开议政会议共同探讨研究。
李承乾在议政厅第一次听公羊商介绍这些想法的时候,对这个年长自己几岁的年轻人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他能想到这个办法,李承乾只能用惊为天人,来表达自己震撼的心情了。
李世民等人经过三天的系统研究探讨,最后决定这个想法可以实现应用。只是需要做的前期准备还有很多,比如加大朝廷黄金的储备,为此李唐王朝在对外贸易中,有意的吸收更多的黄金。
并且这个新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不能一步到位、操之过急,还需要考虑人们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过程。再加上纸币的制造技术要有更高的、别人不能仿照的独门绝技,这些都满足了才能逐步推向天下。
而货币的币值设计还要更精细、更准确才行。为此,李世民等人决定,第一期推出的纸币面额价值为一百两、五百两、一千两和五千两银子。这些数额都是根据这几年银行的实际运作中,计算出来的最合理面额。
这些面额的纸币是不允许在市场上平时交易流通的,只可以应用于大额交易之中。并且这些纸币只可以在纸币之间进行全额交换计算,不可以用其他货币进行找零等拆分价值。
比如,不可以用一百两的纸币买九十两的货物,再让商家找还给他十两银子。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了保障市场交易的稳定和安全,毕竟纸币刚刚推出,朝廷和百姓都还需要摸索、研究、改进这中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果第一期实施之后,解决了所有问题之后,朝廷就准备推广最后的方案。推出小额的纸币,最后起到和现有货币同样作用,满足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用于所有交易之中。
朝廷有这个计划的时候是贞观十三年末,准备实施的时间当时定在了贞观十八年。
这中间的时间就是为做前期准备所留,最后一切以达到朝廷为实施这个新货币政策而制定的所有硬性指标为准。如果到时完不成,那就相应的延期,直到所有标准全部达标,才能推出新的纸币。
这就是李唐王朝准备慎重推出,作为支持李唐王朝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以金本位为主的新货币--李唐宝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