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上工治未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郑翼晨却觉得嚣张自傲的很有道理:“这就是所谓上工治未病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说的就是真正治病的圣人是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刚刚出现一点端倪的时候就能发现出来,未雨绸缪,这个时候治疗事半功倍。

    这样的医生才能叫做“上工”,是最高明的医生。

    譬如扁鹊见蔡桓公,在他疾病仅仅位于肌肤时就能一眼看出,而蔡桓公还懵然不知,落下一个“讳疾忌医”的恶名。

    医圣张仲景见王仲宣,说他身有隐疾,四十岁后眉毛脱落,半年后就会死掉,叫他服用五石散治疗。时年二十多岁的王仲宣不信,过了几天再见张仲景,骗说已服药,张仲景说,看你的面色不像是服用药后的面色,你怎么这么不惜命呢?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落而死。

    这两位千古神医,都只是用了一个望诊,就预见疾病发展,无疑都是上工。

    这是一门能让人成为像扁鹊和张仲景那样的上工的医术!

    如果这门天子望气术是真的,就能在疾病还露出来的时候发现不妥,予以治疗时只要借助针灸催发经气,鼓动人体正气,将只是位于浅表没有显的邪气驱除体外。

    绝不会像中药治疗一般,杀敌一万,自损三千,邪气虽退,正气也所剩无己。

    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医中药抱着怀疑态度,对针灸却十分感兴趣,甚至下苦功研究,颁布法律承认针灸的地位的原因。

    不过郑翼晨可没时间停下来仔细研究真伪,因为一整部《黄帝内经》抄录完后,只是占了玉简正面的空间,而玉简的背面,还有着跟正面一样密密麻麻的文字。

    “还是等到抄完所有的字之后再认真研究吧。”

    郑翼晨翻过背面,放大镜对准那些比米粒还小上十多倍的文字,才刚刚看了一眼,心头忍不住剧烈震动一下,要平复一下心情,才能继续看下去。

    也难怪他这么震惊,玉简背面记载的居然是传言中早已失传的《黄帝外经》!

    姑且不论缺失的内经原文有多少字字珠玑的医学理论,单单是《黄帝外经》四个字,就足够震撼他的心灵了!

    《黄帝内经》的内容虽然有缺失,好歹还是流传到后世,而《黄帝外经》则是连只言片语也没有留下来,这本书只存在传说之中,从来没有人见过。

    提起中医外科,几乎每个医学生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神医华佗。

    这个与医圣张仲景同个年代的神医,曾经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能用于止痛的麻沸散,为关云长刮骨疗伤,提出给曹操做开颅手术,取出颅内肿块。

    有关他的事迹早已随着名著《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广为人知。

    但是他留下的医书文献却很少,郑翼晨也是学医之后才知道这个民间知名度与扁鹊齐名的神医,在正统医学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流传后世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被所有内科中医摆在神坛瞻仰的人物。

    而华佗却比较悲催,江湖上到处有他的传说,就连民间称赞一个人医术高超到了极点,也是用“再世华佗”这四个字。

    可是他留在后世的文献,实在是不入流。

    郑翼晨曾经在学校的中医医学书库中翻阅过他编写的一部《中藏经》,里面有关中医方面的见解只是算得上中规中矩,比医圣张仲景那部学内科临床必读的《伤寒杂病论》差远了。

    华佗能与张仲景齐名,靠的自然不是《中藏经》这部远远谈不上经典的医书。

    他赖以成名的是超越同时代医学的中医外科技术,他的外科心得,据说记载在一部叫做《青囊经》的医书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