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秦钺和李红又去东市上卖蝈蝈,旁边挨着的是一个农民的菜摊。/p>
卖菜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农民,菜摊上卖的菜品也不多,也就是萝卜、菘菜、胡瓜、落酥、韭菜等几样唐代常见的蔬菜。/p>
所谓菘菜就是白菜,胡瓜就是黄瓜,落酥就是茄子。/p>
因为天天在东市上卖蝈蝈,秦钺早就注意到了,唐代老百姓常吃的蔬菜还真不少,萝卜、白菜、冬瓜、大葱、黄瓜、茄子、韭菜、菠菜、油菜、长豆角、水芹、本芹、香菜、莴苣、茭白、莲藕、山药、嫩葫芦、葵菜、各种蘑菇和木耳等应有尽有,就是没有辣椒、西红柿、南瓜、土豆、地瓜这几种原产自美洲的蔬菜和薯类。/p>
熟悉中国历史的秦钺当然知道,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把很多来自西方的蔬菜种子带回了中原,加上后来有很多来自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外族人涌入中国,甚至连东欧和古罗马人都来到了中国,到唐朝时,中国已经拥有了亚欧大6上绝大部分的蔬菜品种,那些说唐朝人没有菜吃的所谓专家们,说他们是胡说八道都轻了,应该是纯属放屁。/p>
但此时让秦钺感兴趣的并非是东市上种类繁多的蔬菜品种,而是面前这个来自乡下的卖菜农民,有了这个卖菜的农民,他晚上去乡下捉蟋蟀的想法就变得非常现实了。/p>
秦钺把李红叫到一边:“红妹,你看到卖菜的那爷俩了吗?”/p>
李红不知就里:“三郎哥哥,你咋了?咱们和人家挨着做生意这么多天了,有时候还在一起说话,就算瞎子也看见了,你神神叨叨的,又想搞什么名堂?”/p>
“我想让这爷俩带咱们去城外捉蟋蟀,晚上就住在他们家里。”/p>
“这怎么可能,咱们和人家又不熟,人家凭什么让咱们去家里住?”/p>
“红妹,你看我的。”/p>
卖菜的摊主还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p>
因为这几天两家一直挨着做生意,没事时还凑在一起聊聊天,秦钺和李红虽然对这爷俩不是很熟,但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秦钺从聊天中得知,卖菜的农民姓黄,来自长安城东郊的黄家村,少年小名叫虎娃,大名叫黄虎,是老黄的长子。/p>
为了能和黄家父子搭上关系,秦钺悄悄地让李红去张全母子的面食店里买了八个羊肉馅大肉包子,因为他知道老黄父子为了卖菜上午就从乡下往城里赶,肯定还没吃中饭。/p>
因为事先已经打过了招呼,所以李红并没有问什么,很快就把包子买了回来。/p>
肉包子买回来后,秦钺和李红留下四个,把剩下的四个给了老黄父子。/p>
老黄手捧着包肉包子的荷叶道:“这怎么可以,这怎么可以?我们又没为你们做什么,咋好白吃你们的饭食呢?”/p>
李红道:“黄叔叔,几个肉馅蛮头值不得什么的,虎娃兄弟一定早就饿了,您就和虎娃兄弟一起吃吧!”/p>
老黄道:“我们原打算卖完菜,下午回家再吃的。不怕少郎君和红姑娘笑话,我们乡下人日子紧巴,经常吃两顿饭的。就算进趟城,也舍不得买这么好的吃食,想不到少郎君和红姑娘就给我们买来了,这可咋个好啊?”/p>
这个秦钺是知道的,朝曰饔,夕曰飧,古人习惯吃两顿饭。虽然一日三餐始于秦汉,兴于隋唐,但到了唐代,还是有很多普通人家习惯吃两顿饭,上午八九点钟吃第一顿饭,下午三四点中吃第二顿饭,时间错开了,倒也不会很饿。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在中国最北方的一些地区,因为极夜现象的影响,白天的时间很短,很多人家都吃两顿饭。/p>
秦钺道:“黄叔叔,您就别再过意不去了,反正我和红妹也要吃饭的,只是顺便给您和虎娃兄弟买几个馒头,您和虎娃兄弟就趁热吃吧!”/p>
老黄看看正在吞咽口水的黄虎,道:“好吧,那就谢谢少郎君和红姑娘了!”/p>
吃完包子,秦钺继续和老黄聊天,他见黄虎没事就盯着他们的蝈蝈笼看,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黄虎道:“虎娃兄弟,你不是说你们村子周围的庄稼地和野地里到处都是蝈蝈吗?你咋还对蝈蝈这么感兴趣?”/p>
黄虎腼腆道:“我家里也养着两只蝈蝈,可我的蝈蝈笼没你们的蝈蝈笼好看。”/p>
“你的蝈蝈笼是用什么做的?”/p>
“我那些蝈蝈笼都是用黍米秆扎的。”/p>
“那你想要一个我们的蝈蝈笼吗?”/p>
“想,可我没钱买你们的蝈蝈笼啊!”/p>
“哥哥不要钱,送你一个。”/p>
秦钺说着,便起身从李红手中的竹竿上摘下一个用竹篾编成的蝈蝈笼给了黄虎。/p>
老黄是个很实诚的人,马上站起身道:“少郎君,这可使不得,你们靠卖蝈蝈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我们爷俩刚刚吃了你们的肉馅蛮头,咋能再白拿你们的蝈蝈笼?”/p>
秦钺道:“黄叔叔您不必介意,这些都是没有本钱的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