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腰牌为凭,再报出闻天阁密探的身份后,本已睡下的张淮竟衣衫不整的亲自出迎,并以上宾之礼款待二人。
既然被认作“自己人”,三人间的谈话便少了诸多客套和试探。让唐承佑意外的是,张淮对黎族的“阴谋”竟一清二楚,且欲向“闻天阁高手”寻求援助。
与他们之前想得完全不一样,张淮不仅不害怕黎族造反,反而在其中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或许是有求于人,他根本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图谋。
说起来,张淮也是想要火中取栗。
他虽也算是王瑾的人,可王瑾的风格远比王振、金英等人低调得多,一直都是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中间派,更极少为手下的人争取谋进之路。
在镇守太监的任上做了快十年,张淮实在不想自己老死在这琼州偏远山野,可他一直既没犯什么错,也谈不上什么功劳,想要换个优差哪里有那么容易。
多次向王瑾请愿均石沉大海,更令其心生绝望,不立大功,王瑾恐怕会任由他烂在这大山之中。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在这太平时代,还有什么功劳能够比得过平复叛乱的战功!
镇守通什峒十年,他对诸峒的熟悉程度甚至不下于符那浑,欲望驱动之下,他自认有十成的把握在黎族叛乱时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他目前手中的实力并不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所以不惜向安南人寻求帮助。他的目的很明确,不仅要立功,更要能够活着享受这份功劳。
这让唐承佑简直大跌眼镜。
无论他怎么想,也想不到朝廷的官员竟然会与安南人勾结,一起来煽动黎族叛乱。
张淮本就多次向王振示好,二人又以宋俊心腹的身份出现,难免被其视为同一条船上的人,自然对二人毫无防范之心,更以功劳均分为诱饵,拉二人入伙“共享富贵”。
骗人本就是唐承佑的拿手好戏,有心为之之下,没几句就已经开始和张淮称兄道弟了,也顺便打探出更多内幕。
此前朱棣曾发兵征服安南,划归大明治下的同时,也将大量战争中所俘获的资质优良的孩童阉割,然后送入宫廷充作宦官。
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的“国际惯例”。
战胜的一方为避免被自己征服的势力报复,几乎都会采用“高过车轮者斩”之类的手段。而低于车轮的,当然也不是任由其自生自灭。
永乐三大担任外事的太监里,郑和、侯显都是因此而来,这甚至也是历代宦官的主要来源之一。
既然经过挑选,这些人很容易便混得风声水起。朱棣在世时,安南系的宦官便已经崭露头角,到了宣德朝,其更占据了明朝内廷相当重要的份量。
王瑾、金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家都是同乡,只要不累及自身,当然是能帮就帮了。所以张淮对自己勾结安南人之举,竟没有丝毫不合适之感。
通过收集到的大量消息,唐承佑竟然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目前汇聚在通什峒的诸多势力,唯一不想造反的反而是符那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