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霍光首先发言,邴吉提出让刘病己做咱们的皇帝,这孩子现在十八九岁,你们说说意见吧!
结果其他几位常委都是众口一辞,不用说了,就是他,全票通过!
刘病已怎么能如此高票当选呢?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原因——
其一,祖上积德,颇得民心。
刘病已是刘据唯一的孙子,而说到刘据,这个倒霉的太子还是很厉害的,
他老子汉武帝刘彻热衷民族战争,将国内折腾的十室九空,
而刘据则与父亲政见不同,始终坚持“休战、重农、富民”的政策,是当时反战联盟的明星首领,
全国上下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其寄予厚望。甚至武帝晚年经过反思,也不得不承认儿子是对的,
在“休战、重农、富民”的大框架下,颁布了《轮台罪己诏》。
而经过巫蛊之祸被害死的刘据,也在死后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不仅武帝刘彻后悔不及,建造了一座“思子宫”,
而且全国百姓也自发地在其忌日里开展悼念活动,十数年不曾间断;
甚至不断有人站出来,声称自己是刘据,没有死,还活着,
正史明确记载的就有三个,而且假太子层出不穷,老百姓却很买账,搞得官府都不敢轻易治罪,每次都草草了事。
刘病已是刘据唯一的亲孙子,爷爷这么受爱戴,做孙子的也沾光,所以才有丙吉、张贺等一帮子大臣明处暗处甚至不要命地保护他、照顾他。
其二,宣传到位,天下皆知。
刘病已本人也是相当出名的。早在孝昭皇帝元凤三年(前78年左右)的正月,泰山上就有大石头自己站起来,
上林苑(皇家园林)里面的枯死柳树也死而复生,有虫子把树叶子吃掉了,留下残骸形成文字,写了“公孙病已立”。
于是大家都说,泰山起石,枯木逢春,这是要有新皇帝出现了,而他的名字叫“公孙病已”。
但当时的皇帝姓刘不姓公孙,有人就出来解释,说“公孙”二字应该拆开,代表王公贵胄的孙子该当皇帝;
也有人说“公孙”是轩辕黄帝的姓氏,是华夏民族的老祖宗,并不代表非得是姓公孙的做皇帝;
还有人干脆就说,你们都是白痴啊,虫子智商低,没准儿干脆就咬错了,不是公孙,而是别的什么呢?
大家都在“公孙”二字上做文章,却没人怀疑“病已”,这传说越传越神,最后闹得全国皆知,都说一个名字里带“病已”二字的人将来要做皇帝了。
很明显,这是有人故意炒作,而当年的刘病已才几岁,肯定不是主谋。
然而全国人民还是愿意相信这个神话,到了后来,又继续传说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睡觉的时候周身发光而且脚底板有毛,是个天生异象的大帅哥。
霍光当然明白这些说法都是老百姓自发地纪念刘据,希望刘据的血脉继续做皇帝,也知道刘病已这孩子名声太大是个祸患,但他声望太大了,大到权倾朝野连皇帝都敢废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都不敢轻易动手。
老霍当初特地选了刘贺即位,打算把这事情绕过去,但没料到刘贺竟然这么不争气,结果流言瞬间又爆发了,大家说天命归于病已,所以刘贺根本就坐不住江山。
而事实上,刘病已毕竟是有皇位继承权的,只不过顺序靠后罢了,偏巧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比他有资格的都完蛋了,如今已经是避无所避,所以丙吉提名以后,立刻获得了全票通过。
其实,深得民心、宣传到位并不是刘病已能继承帝位的最重要理由,真正令霍光这样级别的牛人都不得不顺从的原因,是因为刘病已继承了一笔最大的政治遗产——
他的祖父刘据,没攒下金,没攒下银,却攒下了满朝文武的忠心。
简单地开出一份刘据的政治力量名单,事情就很容易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