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书后记三:自我进化的十字路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论如何设计世界观,世界观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小说中探讨的主要内容,所以本书对所设立的世界观(上两篇的三二一一)虽然有所提及,但并不是主要笔墨。这篇后记,我们来整体说说《众神聊斋》一直在展示的却又有些隐晦的主题:自我进化。

    这个话题分为两个命题:自我和进化。

    抛却宏观地球意识,以及超宏观宇宙意识这两个可能有争议的存在来说,人类世界的“自我”,往往存在三个层面:

    1、单独个体的我

    2、某个民族(文化)文明下代表的整体的我(比如华夏文明等)

    3、所有人类物种看做一个整体的我

    这三个“我”,从实到虚,我们对它们的印象和意识也越来越模糊的,这是为什么呢?。

    《楞严经》里开篇佛祖花了好大的篇幅,好几次对比来告诉阿难心到底在哪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那段阿难和佛祖的对话挺有意思的)——这个故事似乎也可以这么理解,厉害如佛祖,在教诲弟子明白心的概念的时候,也需要用对比的方法,举例的方法来让弟子见心明性,可见举例和对比的重要性。

    有人会问,上面这段话和我们要谈的“我”有什么关系呢?沐雨你是黔驴技穷非要凑字数赚稿费么?

    当然不是,关系便是回答上面那个问题:人类世界的三个层面的我(个体,民族文明,人类物种)中,人们对这三个层面的我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从实到虚的一个原因便是,这三个层面的对比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以对比。

    不信我们来看看:

    1、单独个体的我的对比:我们每天都在见到各种不同的人,以及他们对我们这个“我”的反馈,如果一个女孩子大清早起来发现脸上长包了,她想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怎么去治疗,而是今天上班同事会怎么看待自己。一个男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被老板当众骂的狗血喷头,他关心的恐怕不止这个错误本身,还包括其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这些都无可厚非,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情,正是因为我们周围有无数的和我们个体差不多的其他人,我们才能够通过他们而自省,反思,认识到一个真实的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办法像达摩一样,面壁几年就开悟了。

    2、某个民族文明整体的我的对比:这个层面的“我”的体量太大,在世界上仅存的也不多,今天世界上的文明对比,基本上是欧洲的某些文明直接互相对比(英,法,德等,但似乎又像一个整体?),欧洲文明与美国文明对比(当然美国内部由于种族原因,又可以细分),中华文明以一己之力与全球其他所有文明对比——和欧洲比谁的过去更辉煌,和美国比谁的未来更明朗,和印度比谁对佛教的贡献更大,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谁活到现在,和日本比……算了,不谈这个——虽然有对比,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星球上今天仍旧能发出声音的文明不外乎那么几个,而且众多文明之间的对比实际上更困难(有情感因素和操作难度),所以,任何一个文明想通过对比认清自己的难度,其实很高的。

    高到什么地步呢?高到这个文明在某个阶段的现实情况,已经从先进变成落后了,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阿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以及阿片战争之后近百年的中华文明沉浮史。——对不起,沐雨需要在这里声明,这样的描述沐雨没有任何对中华文明不敬的意思,我刚才的措辞是“这个文明在某个阶段的现实情况”,这个现实情况只代表那个阶段,不代表过去所有时间,更不代表今天。请各位注意。

    我们对那段时间中华文明被直接揍得满头包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似乎最多的一个解读是,中华文明从海纳百川变成了闭关锁国,直接导致了落后。

    闭关锁国为什么会导致落后?

    如果我们把这个民族文明看做一个个体的“我”,似乎更好理解:如果我从一个每天需要出去上班,与他人见面(文明对比),并且还需要自己与他人互相分享一些工作经验,学习心得(文明交流)的人变成一个死宅,在家里连外面的新闻也不看,成天就只看自己喜欢的漫画书,想象自己在漫画书里多厉害多牛逼,久而久之,这个我也会变得落后于其他人,身体状况也会不好。换言之,这个“我”也会出问题。

    一个文明,不论多么辉煌过,多么源远流长,如果这个“我”不能保持与其他文明的“我”的不断交流,或许也会从整体上丧失进取之心,最终落后。

    当然,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终于醒悟过来,不是么?

    那么第三个我呢?也就是人类物种层面的“我”呢?

    如果前面的两个说法我们认同的话——也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我”是需要与其他类似的“我”进行对比之后才能更好的自省的话——人类物种迄今为止,还没有直接的以一个整体智慧物种的形态,与宇宙里其他物种进行过对比。

    因为这种对比的成本是巨大的。第一是实现难度:我们还没有能力进行星际航行,见到外星人。第二是见面之后的后果难以承受:一见面可能就是你死我亡。

    所以这种对比,大多数存在于今天的科幻作品中,而且大多数以星际航行,外星人为主题来进行想象。

    比如《异形》,《阿凡达》等等,再比如《三体》。

    而《三体》与其他的外星人科幻作品最大的区别是,大刘(刘慈欣)直接告诉我们了一个事实,宇宙中不同文明的进化等级不同,以至于一个照面很有可能就把另外一个文明灭的渣渣都不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窝着别出来。(黑暗森林理论,以及那句经典的:毁灭你,与你何干?)

    好,问题来了:如果宇宙里每个文明保全自己的最好办法是窝着别出来,换言之,宇宙里每个文明都最好不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比来认识“自我”,但是宇宙里的不同文明的“进化等级”又有高低之分,那么这些物种的整体文明,是如何在不与其他文明对比的情况下,高效的“自我进化”的?

    在《众神聊斋》中的倒数第二章:本源中。浩宁的弟弟,浩然,以自己的理解,告诉了浩宁另外一种进化方法:在一个物种的时间轴上,通过现在与过去,现在与外来的时空对比,从而高效进化。

    也是在这章里,浩然告诉了浩宁,整个《众神聊斋》架构中的神的存在意义:通过神自身本身所有的跨越时空的属性,在时间层面给与每个时代的人类文明的个体,也就是人类以灵感,再通过这个时代的人类,推动整体人类文明往更高效的进化之路走。

    我们的文明曾经总结过,个体人类如何快速进化的办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换言之,就是自省的能力。这种自省,是通过过去与现在的人事时地物对比而自省的,那么如果一个文明不仅通过这些对比,还可以通过与未来来进行对比呢?它的进化速度是否会更有效率?

    或许有人会说,怎么可能通过未来对比?——实际上文中通过浩宁的语言已经解释了一部分,我们现在做任何一种决策,都是通过对未来的推测来影响现在的决策的,这本身就是大脑层面的对未来的对比了。

    当然,这是形而上层面的对比,我们说说物理学上的“未来影响现在”,也就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时间现象”(不好意思,量子力学这个物理学说替《众神聊斋》背了好多锅哦哈哈):

    量子延迟选择实验,我们不比了解这个实验具体是什么,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实验的结果,似乎再透露一个有意思的时间现象,那就是即将发生的未来,实际上会影响现在(有些解读为现在的选择可以改变过去),当然,由于今天我们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并不深入,所以对于这个实验结果有非常多的解读方式,《众神聊斋》只选择其中一种解读,并且把它变化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语言:那就是量子形态,是有可能跨越时空的。(当然这个解读并不严谨,但谁知道呢?万一是别的某种方式呢?)

    所以,这也从技术层面解决了通过未来的某些信息来进化现在的。——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传统的时空观认为回到过去可能会改变未来,所以未来就不见了。但这是传统的时空观,是站在三维世界来思考时空的,而书中的浩然,也就是宇宙的超宏观意识,很明显不是三维的,甚至不是四维的,仅仅凭他能够将时空展现为“时空之河”给浩宁看,甚至把每一个时代的神的“涅槃爆炸”的众多灵感信息展现为“鲲”这种人类更好理解的形式,就证明他在时空的理解比我们今天高很多层次。

    换言之,他所描述的一个物种通过跨越时空的灵感系统进行进化的行为,很有可能是确定的,并且在他这个层面来看,根本不会考虑因此而带来的未来改变(他或许认为这种改变仅仅是误差而已)。

    这便是浩宁在世界观中设计三层宏观-微观对比的原因:不同层面的宏观看微观,实际上对某一件事情的理解不一样。

    在浩然的层面理解众神的意义,是人类物种自我进化过程中的必备因素。

    在众神层面理解众神的意义,是为了守卫这个众神所代表的文明体系。(地球宏观意识界天师总结出三神佯谬时间过短,可能还没有到意识到需要理解众神的意义。)

    在人类层面理解众神的意义,是为了改天换地,让自己获得更好,满足更多愿望,甚至强于周遭其他人。(费先生,易平指,那些被书灵改造的打脸侠,黄金指以及各种盗版“指”,早期的浩宁等人,都是这个层面的理解)

    换句话说,不同层面,不同的人,因为“我”的不同,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我们心中信仰的同一个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如此,便可以引入下面一个问题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层面,因为“我”的认知不同,是否对“【自我进化】”这一命题,认知相同?

    从书中来看,各个角色的认知显然是不同的。

    但在说这个话题的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书中所提到的:进化与演化的联系与区别。

    浩然也解释了,我们常说的“进化论”,其实只是演化论(这是个翻译错误,大家可以百度到)。

    演化论的主要理论是:物种因为各种原因会发生变异,这些变异会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中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最终筛选出最适合当前环境生存的物种,从整个历史场合来看,出现了适应性更强的物种。——注意,这个过程中,物种是没有选择权,也没有意识的,它无法对自然环境说:你不要天降一场大火灾吧,我要演化出别的东西,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整个物种群体出现变异,然后大火灾来的时候,有些个体变异能够扛的过去,扛过去的就留下,抗不过去的,就没了。

    而人们想象中的进化呢?(之所以说想象,是因为还没有一套自然理论能够完美的描述进化):是人类能够在某些灾祸,自然选择来临之前,就尽可能多的具备抵御这种灾祸的能力。这种“进化”的思路,从古至今,在人类头脑中从未断过。

    古代的时候,这种进化思路被描述为“神”,这个神有两种,一种是“神”来帮助人们躲避灾祸,或者抵御灾祸(例子很常见,不举了),第二种就很干脆了,自己成神(成仙),这套理论大多数出现在中华文明中,人们相信,自身通过修炼,不断提高自己肉身,便可以成神(想想什么炼神合道,元婴,金丹期等等,本质上都是发生个体进化)。而成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长生不死啊!(躲避灾祸)。

    当然中间还有其他更入世的方法,比如发展医学(中医等),强身健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但是古人对进化的终极形态和浪漫畅想,基本是这两种思路。

    而今天,我们掌握了科技之后,我们对这种进化的也从浪漫的“神”落地为现实:躲避暴雨,有天气预报,灭掉大火,有空中灭火器,快速到达某个地方,有飞机。人类不需要过去浪漫畅想的神的帮助,已经可以躲避大量的灾祸了。甚至人类寿命的灾祸,也似乎在有办法解决。——对了,《未来简史》扉页的一句话便是:从智人到智神。

    不论以上例子如何,我们都理解了进化与演化的区别,那便是演化是自然选择,一个物种无意识的被筛选;而进化是这个物种的主观意识选择:前者对应过去的变异到现在的选择。后者对应现在的变异到未来的选择。

    而进化与演化的联系,那便是都需要某种意义上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是人类个体变异:基因工程

    这种变异,也可能是某种学科变异:科技发展

    这种变异,也可能是某个文明变异: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等(当然本书将其称为五四封神)

    所以,在本书中,沐雨通过时空世界观与界天师的极速发展(极速觉醒),为大家展示了这些不同变异的方式:

    科技发展:刘帅,浩宁等人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任老师所在的量子物理墨子卫星行业(为咱们国家的量子力学发展点个赞!),甚至包括通过科技手段,发明魂币引擎,进而能够“山寨”各种法器的费先生所处的灵魂研究行业,发现宏粒子,通过其对现有粒子的改造,最终可以被意识控制——顺带说一句,通过科技手段,发明某些生产力工具,在通过科技产品达到传说中神的法器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今天人类的科技发展部分达成的一件事情

    人类个体变异:在书中主要通过灵魂层面展示:更换灵魂导致人类有更强的能力,书灵导致人体可以学习梦想的技能,通过灵魂研究出现灵魂形态的生物(神念飞蚊,神念飞虫)来进行意识控制甚至为“文殊”做了一个缸中之脑来成为“假神”,通过极乐净土让灵魂层面发成极化变异,以牺牲灵魂的代价来换取其他个体的终极变异:成神。

    文明变异:观自在学习西方知识,小红等人不断对神学的理解更新,不断提及的五四封神,以及在众多争论中对百年前的华夏文明浩劫的争吵等。

    这些变异,都指向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有因为进化而发生的变异,都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

    简单来说,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变异,对人类来说,成本最低,因为不论现有科技如何发展,不会影响到人类个体的发展。(这属于外物)

    人类个体变异对于人类来说,成本就高很多,他需要付出的是一些人的生命,灵魂,甚至一代人的生命代价。

    文明变异的成本更加高,它意味着这个文明很有可能从历史上抹去,再也不会出现——这是为什么华夏众神的底线,是守卫华夏文明这个唇亡齿寒的目标。

    不同范畴的“我”所需的进化成本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不同范畴的“我”的进化需求的不同迫切程度:

    【个体我的进化】几乎所有民族,所有文明对在个体人类的进化层面是几乎一致的认为是有必要的。比如我们民族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山的那边的高丽,海的那边的扶桑,基本都是什么好了就学什么,中国好了学中国,西方好了学西方;西方欧洲也是,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对东方的向往,以及后来的大航海,工业革命,几乎都有着个体进化的自身诉求,以及影子。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个体人类进化的难度低,成本低,收益迅速——

    难度低是指个体人类非常容易从与他人的对比,与过去的对比,与遥远的地方的人类对比知道自己当前的状况,知道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